利益制造"乱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谁说了算

已阅:2539  发布时间:2008-12-14 14:15:27

    2007年初,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工作在发改委的主持下落下帷幕,共有161位包括紫砂、瓷器、漆艺等工艺师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至此,自1979年以来的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中,共有36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诞生。然而,正当各地为自己推荐的行业技艺人员获得业内最高荣誉而纷纷庆贺时,中国工艺美术行业主管部门及民间社会团体却在评审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行内的各种投诉信、“告状信”,对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结果表示质疑。隐藏在工艺美术行业背后的种种“乱象”逐渐浮出水面。
    “大师”称号满天飞,难断真正含金量
除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的工艺工作者还能为自己争取很多和“大师”相关的荣誉称号,比如某些机构推出的“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甚至在某一个单项作品展上也可以获得某某工艺大师的称谓,比如今年三月份某市相关部门推出的“民间工艺大师评选暨精品展”,共有8名工艺师成为该市民间工艺大师。如此众多的“大师”评选,使得原本应该只有少数人获得的荣誉变得和“萝卜白菜”一样比比皆是,哪个才有真正含金量,一时难辨究竟。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某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之所以现在“大师”满天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称谓与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称谓越高,获得的利益就越大。“一个紫砂工艺师处在省级大师的地位时,他的一把壶可能卖两万,但是获得国家级大师的时候立刻就能卖到4万甚至6万”。他说,在这种利益的推动下,市场对大师的称谓也就越来越追捧,甚至为了追求高价值,用一些模糊的概念,比如紫砂大师、陶瓷大师等混淆视听,用“大师”来抬高价格,而究竟其是不是大师,亦或者是国家或者省、市等哪一级大师,则需要买家仔细推敲。该负责人说,一些媒体在工艺美术行业中的措辞也给“大师”满天飞的现象增乱不少。“报纸、电视对大师的称谓一定要准确,应该完全按照国家所评授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来称谓,是省级的,也一定讲清楚是人事厅或者省行业学会评授的哪一个荣誉职称。而不能人云亦云用‘大师’一带而过。”负责人说,媒体见诸报端的不正确称谓,除了一些是因为媒体工作者对工艺美术行业不完全了解外,还有一部分是“有意”之错,是因为一些经济利益而和作者达成的某些协议。


政府与行业协会的胶着是“乱象”根源    


    目前,在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认为最具权威性的评定之一。“荣誉证书是盖国徽章,受到国家认可的。”但是它的评审工作也是一波三折,充满变数。1979年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工作由三个部门担当,当时的中国轻工业部作为领导工作小组,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作为评审工作办公室,而评审委员会则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从专家库中挑选专家组成。这样,在政府、专家和行业团体的密切配合下,每四年一次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不仅进行顺利,而且获得国家认可。截至1997年,四届评选共产生204位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1100位省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然而,1997年之后,国家机构变更,原来的轻工业部体制改革后变成轻工业局,轻工业局再经改革成为经贸委的一个部分,而国家经贸委撤销后归属到了发改委”。这样,在领导机构的变更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定工作被搁置了长达十年之久,直到2006年重新启动,而此时,负责评定的领导部门转移到了发改委手中。和前四届相比,第五届的评定,发改委除了担当政府领导角色外,还将原来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负责的具体执行工作也一并揽了过来。有原先负责评选的协会工作人员抱怨道,政府一点不放权给行业协会,在让我们提交了一至四届的评审办法、工作经验总结以及分类专家顾问委员会等文案后,就将协会撇在一边自己评。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正是由于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工作脱离了行业协会的支持,使得初涉工艺美术领域的政府部门虽然有着专家团队的协助,但是没有行业协会从地方到省市金字塔式的系统支持,使得第五届的评选争议不断。
     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向记者介绍说,“按照该评选的最初设想,一至四届评审的要素点是技艺,该评定的对象其实就是手工行业的艺人,是看你手里的活做得怎样。谁是全国做得最好的,谁就是国家级大师。因此院校的老师从来没有列在评审范围之内。然而,第五届的时候,161位国家级大师中,有三四位来自院校。”这位人士认为,院校教授走的是教育体系的技术职称序列,本来应该是一个高于“大师”的等级,他们在行业内具有理论指导、教育开发等职能,是应该对“大师”加以引导,而不是将自己“降级”和手工艺人争一个“大师”的头衔。但也有人认为,大学院校参加评选,除了主管部门定位偏差外,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利益的挂钩,“一个大学教授做的一件工艺品,可能没有人知道,但是如果拥有一个大师名头,放在市场中就会增值。”由此也折射出市场对“大师”名头的盲目追捧,也是迫使院校教授将自己“降级”的一个主要原因。
     除了院校涉足大师评选引起业内的不满外,此次评选的161位国家级大师相对前四届的204位,个别显得名不副实。有人透露,此次评选掺杂了更多的“人情关系”,甚至传言“一些是上面领导特别关照过的”。因此,和前四届相比,“有些应该选上的没有选上,有些不应该选上的却进入名单。”仿佛只有业内明眼人才能一眼看出这161位国家级大师中到底哪些是真正具有含金量的。
     有分析人士指出,要减少第五届大师评选工作的各种争议,政府应该放权给行业协会。这样,行业协会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每个行业协会有一个蜘蛛网似的全国网络,因此对行业的人、事非常了解。同时行业协会也都会考虑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只要给它1个点的权利,它都能发挥到1.5甚至2个点。比如在紫砂、陶艺等领域常常出现的鉴定证书造假问题。如果行业协会被授权,那么它会想出很多办法来杜绝,比如运用防伪标识,二维防伪技术,甚至DNA技术。现在,这些技术都非常成熟,但是因为没有授权,因此这样做也是不合法的。”
     但是,目前的行业协会获得的各种权利非常小,有业内人士向记者举例说,“比如地毯行业,行业协会要制定质量标准,国家不授权,不予认可,因此制定标准失去了意义,也是非法的。”由于在授权方面的弱势,使得一些行业协会甚至因为政府官员退休后还能到协会工作几年,而被称为“政府养老的地方”,该业内人士说,行业协会其实是一个连接政府和企业间的中间机构,最终应该和政府脱钩,和企业也要脱钩。然而现在,由于政府不授权,协会又要考虑自身生存,因此有些协会就会和企业挂靠,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很多工作的公正性。协会的可信度也将大打折扣。他说,只有政府给协会放权,才能彻底解决协会绑定在企业生存纽带中的尴尬状况,真正发挥协会的效能。
     除了政府放权,评审机构的规范操作以及媒体监督也是促成评选结果公正的重要因素。今年11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向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分会推荐了21位中国地区亚太大师候选人,但只有17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通过评审,获得了亚太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此次评审由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委托亚太手工艺理事会执行,评审委员会均由外国人组成,其中包括7名世界手工艺行业的专家学者和技艺人员,以及7名亚太地区相关国家的观察员。负责人介绍说,“此次评选和国内最大区别是没有任何感情、人脉以及官员关系的干扰。因为参与国不能参加评审,所以只是在评审初期由一名中国人用英文介绍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的文化背景、历史传承以及候选人的艺术业绩、作品风格等,之后便不再参加评审中的任何环节。其中,我们曾经递交过两位中国非常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资料,但是因为两位大师非常不注重国际组织的规定,没有准备详尽的资料,而是随便递交几张纸,立即被评委会认为不符合评审条件而予以淘汰。这在国内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国内像这样有名的大师,哪怕都没有准备资料,都会被评上。”

            

价格之乱最终会走上市场调整之路    

    对大师名头的盲目推崇,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一些藏家并不具备欣赏作品的能力,只能凭借一些大师名称的级别机械地衡量作品的价格。在山西的一次工艺美术展卖会上,一位煤老板就像点白菜一样只挑国家级大师的作品一一收入囊中。 
    一位收藏家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国内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可以对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和商品价格作以评估。他说,比如宜兴紫砂,作壶大师都明白,市场占有率越高,壶价越低。所以他们都克制自己少做,明明一个月能做一把壶的,现在两个月才一把,这样一年生产6把,单体壶价就上去了。另外,境外市场的流通渠道也有一定限制,非常有限的壶出了境后,由于数量稀少,单体壶价就更加高昂,而出境壶价格的提升又反过来带动内地壶的价格。还有,官员、朋友之间互相赠壶,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壶价的提升。这位藏家说,比如我送给朋友一把其实只有一万的壶,然后通过别的渠道让这位朋友知道这把壶的价格是五万。久而久之,这位工艺师的壶价就被提升起来了。他说,这种将地位、头衔、人情等因素掺入其中而不苛求艺术品质的现象是中国工艺美术的怪胎。该藏家认为,主管部门应该设立权威机构,对当代美术品不能做到艺术价值的评估,也能做到商品价值的评估。比如一把壶,评估后市场价在五万左右,就给它一个评估机构的证书,一个版权证书,这样,不仅能防假,而且对市场和购买者都是一个参考。不过,针对有些紫砂价格的虚高,很多藏家表示并不担心,一段时间后,经过市场调整价格会到一个合理价位。“比如一个壶值2万,你卖到5万没有人买,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另外,该藏家也向记者推荐说,如果买紫砂,建议去一些展销会购买,比起目前在拍卖市场兴起的现当代工艺品热,他认为,拍卖的现当代工艺部分和当代艺术前期存在的问题一样,也有假拍和炒作的现象存在。因此,在展销会的价格反而来得真实一些。另外,展销时,紫砂壶的设计者通常都会到场,购买到他的作品后,不仅能够合影留念,更能获得一份由其用毛笔书写的“保真证书”。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
     看来要想梳理清365位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背后的种种“乱像”,政府要放权的同时,还要依靠市场自身的价格调整,以及市场监督等有效机制才能得以实现。

 

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作品《饮水思源壶》


高级工艺美术师戴荣华作品《西施浣纱》粉彩瓷瓶


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作品《饮水思源壶》

施於人作品《吉庆》青花斗彩瓷瓶


宜兴紫砂名师朱可心作品《五头松鼠葡萄壶》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作品《 雁荡飞鹭》 青花釉里红瓷瓶

返回上一页